【海南銀保監(jiān)局】關于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風險提示
類型:轉載
發(fā)布時間:2022-11-30 18:35:40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侵害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對于線上金融業(yè)務,消費者應加強個人防范,提高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謹防被他人套取銀行卡密碼、短信驗證碼、人臉識別驗證、身份信息等敏感信息,警惕不明身份人員提出的轉賬、收費、充值等要求,進一步提高反詐意識和能力。在此,海南銀保監(jiān)局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
一、提高防范意識,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人臉信息、身份證件、銀行卡號、支付密碼、支付二維碼、驗證碼等屬于重要的個人信息,務必妥善保管,切勿輕易提供。在必須提供身份證件的場合,可在復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有效期等內容,防止不法分子冒用個人信息;在使用社交網絡平臺時,可將姓名、電話、出行信息等涉及個人信息的部分隱去,謹慎分享含有個人信息的照片、火車票、飛機票等內容;切勿向他人透露個人金融信息、財產狀況等基本信息,不要隨意丟棄刷卡簽購單、取款憑條、信用卡對賬單等載有個人信息的重要資料。
二、注意甄別金融廣告,選擇正規(guī)機構獲取金融服務
選擇正規(guī)金融機構,認真閱讀合同條款,不要輕信在銀行營業(yè)網點以外遇到的所謂“貸款推廣人員”或“銀行貸款工作人員”,不隨意簽字授權,不輕信非法網絡借貸虛假宣傳。特別要對不明的電話、鏈接、郵件等保持警惕,注意查驗相關機構是否具備經營資質,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不在可疑網站提供個人重要信息,應當通過官方客服電話、營業(yè)場所或APP辦理金融業(yè)務。銀行機構工作人員、警方或者金融監(jiān)管部門不會要求消費者告知銀行賬戶、卡號、密碼、驗證碼或向來歷不明賬戶轉賬。
三、拒絕非法代理,選擇正當維權渠道
若對金融機構的產品或服務有異議或糾紛,應通過正當渠道如實客觀反映情況、提出合理訴求??梢灾苯优c金融機構平等協商,也可以通過向糾紛調解組織申請調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途徑解決。切勿輕信社會上一些“逾期鏟單”“征信修復”“減免息費”等宣傳廣告,不要把個人信息輕易提供給所謂的“代理維權機構”,更不要參與到編造虛假信息、偽造證明材料等“惡意”投訴行為中,以免造成個人信息泄露和財產損失。一旦發(fā)現侵害自身合法權益行為,要及時報警,確保個人賬戶和資金安全。
文章來源:中國銀行
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海南監(jiān)管局
“http://www.cbirc.gov.cn/branch/hainan/view/pages/common/ItemDetail.html?docId=1082732&itemId=1579”